首页>>民营企业家风采
民企“后浪”奔涌 | 李日滨:重任千钧“碳”未来
文章来源:大众网威海 时间:2024-04-12 17:53 点击次数:

从一个元素到一个产业,从一根碳纤维到一个上市公司,从设备技术全靠进口到解决“卡脖子”问题、实现国产化……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日滨的故事,生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厚积薄发。

技术拓荒:敢为人先,勇攀高峰

技术拓荒,就是要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,敢于挑战未知。李日滨刚毕业参加工作,就进入了威海拓展公司,跟随创始人陈光威老先生勇闯“无人区”,开始了碳纤维新材料的生产研发。

“神枪手是靠子弹‘喂’出来的,我们的技术也是在不断的研发过程中积累出来的。”为了攻下产业化这片荒漠,他们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反复研究。李日滨回忆,“参与研发的团队成员都是来自不同领域,对于碳纤维的了解少之又少,但是每个人都没有退缩,而是沉下心,把自己‘泡’在厂里。”

自投入到碳纤维的研发后,李日滨就没正儿八经地休息过,一次次失败,又一次次重来,不断试错、改进工艺和研发技术,最终攻克碳纤维设备国产化、产品系列化,全面解决了我国碳纤维“卡脖子”问题。

在外人看来,李日滨有些“一根筋”,但熟悉他的人却明白,“撸起袖子加油干,脚踏实地干实事”不仅是威海拓展的企业文化,更是刻在李日滨骨子里的习惯。走访工厂的过程,李日滨也在仔细询问员工生产情况,同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:“李总经常来现场查看,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会检查。”从技术岗位到管理岗位,一路走来,李日滨始终不忘初心,脚踏实地干实事。

数字化管理:智能引领,提升效率

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,李日滨敏锐地意识到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。

尤其是碳纤维作为一种先进材料,生产过程极其复杂,光是生产流程的工艺管控点就多达几千个。单纯靠人为管控,依赖性就特别大。

为了降低这种依赖性,提升产品的稳定性,李日滨和团队积极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,引入先进的数字化管理工具和技术,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。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其他管控措施,将每个生产环节都纳入数字化管理系统中,从而减轻人力负担。现在,所有的生产流程都展示在一面电子屏上,只需要少数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完成整个碳纤维生产过程的管控。

在数字化管理方面,李日滨认为,“数字化管理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,更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。通过大数据分析、云计算等技术手段,我们可以优化资源配置,提升企业的竞争力。”

精准定位市场:洞察需求,赢得先机

二十年来,无论遇到怎样的逆境和挑战,李日滨始终坚守碳纤维领域。他铭记陈光威老先生的教导:“国家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碳纤维国产化的光荣历史使命,我们就得竭尽所能。”凭借着这样的初心和韧劲,威海拓展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上市企业,成为山东省碳纤维产业链“链主”,自主研制的碳纤维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、航天等领域。

“精准定位市场是企业成功的关键。”在企业和个人取得成就的当下,李日滨并不打算停下脚步。他已经做好准备,与团队一起迈向企业的“第二阶段”。现在碳纤维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,精确掌握市场动向是公司长远发展的当务之急。

碳纤维具有细如发丝,重量轻、强度高、耐腐蚀、耐高温、抗疲劳等特性,这意味着它应用领域也更为广泛。大到飞机、汽车,小到鱼竿、电子器件,都有碳纤维的身影。

“如何释放产能到市场里去,这也是我们现在最大的机遇。”李日滨将目光瞄向了民品市场,积极调整公司发展战略,拓展民品市场的产能。修炼好内功,成功开发出新品,才能不断地扩大市场份额,使得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
在李日滨的带领下,公司连续三年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20%以上,成为碳纤维行业首家达到国家级绿色工厂、全国质量标杆及国际级专精特新企业。

后浪奔涌,青春无悔。“从懵懂无知的青年到现在‘饱经沧桑的大叔’,我有幸见证了很多奇迹。”一家民营企业从做传统钓鱼竿,转型做先进材料,又做到上市公司,李日滨不仅见证了公司的飞跃式发展,对未来发展他也信心满满,“下一步,我们将大力发展人才梯队建设,优化科研管理体制,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,更好地引领国产碳纤维行业的高质量发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