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来源:威海市工商业联合会 | 时间:2025-06-04 08:51 | 点击次数: |
黄海潮涌连闽江,千里商缘一线牵。当闽商敢闯善创的开拓精神邂逅威海“精致城市”的开放胸襟,一场跨越千里的双城经济交响正激荡出时代强音。从最初零星的商贸火种到如今百企联动的产业矩阵,威海市福州商会以乡情为纽带、共赢为底色,书写着“群鲸共舞”的抱团智慧与“深水养鱼”的长远发展观,为双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。
近日,《民企话“威”来 商会会长对话山大专家》访谈现场,威海市福州商会会长游昌文携三十载商海浮沉经验,与山东大学商学院副院长、山东大学威海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郝延伟展开对话,解码商会组织作为“韧性纽带”的进化之路——既做民企搏击商海的“定盘星”,更成为城市产业升级的“催化剂”,堪称威海民企与城市共成长的生动缩影。
从“独木行舟”到“百舸争流”:闽商基因里的凝聚力密码
“在威海打拼的福州人,有着抱团做事业的本能。”游昌文会长如是说。回溯商会发展历程,从2007年初创时的联谊平台,到如今覆盖房产、建筑、水产等多元领域的超百家会员企业,其蜕变之路正是闽商“合众力、兴大业”朴素智慧的写照。
上世纪80年代后期,首批福州人带着商贸经验以“扁担挑出大市场”的韧劲扎根威海;2000年后,第二波创业者以资本与技术叩开市场大门。然而,个体力量终有局限,企业家们渴望通过商会平台加强联系、实现互助。
“商会成立后,我们聚焦于本地权益保障、法律法规风控和资源整合,引导企业从‘各自为战’转向‘协同作战’。”游昌文介绍道。这种凝聚力不仅体现在商业合作中,更通过党建活动得以升华——商会成立党支部,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强化长期主义思维,助力企业家把目光从短期逐利转向长远深耕。在两地政府和各级工商联支持下,更以多次获评全国工商联“四好”商会及山东省工商联“四好”商会的殊荣,印证了“聚沙成塔”的组织力量。
以“乡情密钥”启“资源宝库”:商会经济背后的共赢逻辑
“商会不仅是同乡纽带,更是信息与信任的‘中转站’。”郝延伟一语道破商会的深层价值。对于新入威的闽商,商会提供从建立合作机制、搭建资源共享平台,到推动产业协同的“全周期护航”,为两地企业创造更多发展机遇。
同时,商会更发挥着畅通诉求渠道、搭建纾困平台的关键作用,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推手。威海市工商联与商会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,通过智库报告、政协提案等途径,精准高效地传递企业诉求。“文登区某工业园项目曾因施工队综合实力有问题中途退出,导致最后验收环节手续不全,区政府获悉后成立专班协助我们完善手续、完成验收,最终保障了3.5万平方米厂房如期投产。”游昌文感慨,“政府的快速响应和有力支持,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威海营商环境的温度与效率。”
这种“双向奔赴”也让两地经济互补性凸显。威海长于海洋、文旅产业,福州则在商贸、地产等领域经验丰富。“两地在思维模式与行事风格上的碰撞,恰恰能激发出创新的火花。”郝延伟分析道。近年来,商会多次组织闽商考察威海文旅、康养等项目,而威海企业也通过商会网络对接福州的各类资源,一条跨区域产业链正加速成形。
从“产业深耕”到“跨域融合”: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航程
面对高质量发展新要求,商会精准发力,擘画蓝图。游昌文表示,一方面将联动会员企业加码威海滨海旅游方面的投入,推动产业与城市禀赋深度融合;另一方面商会将发挥人脉商脉优势与行业影响力,搭建好互联互通的桥梁纽带,促进两地间高效务实的交流与合作。
郝延伟建议:“期待商会充分发挥开拓市场的优势和国内外广阔的销售网络,将威海乃至整个山东的名品优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,实现更深层次的价值赋能与互利共赢。”
威海市福州商会的进阶之路,映射出民营经济的韧性升级。在这里,政府“有呼必应”的实干作风、商会“穿针引线”的组织智慧、企业“风物长宜”的战略定力,共同构筑了营商环境的“强磁场”。在黄海潮声与闽江涛韵的和鸣中,一曲跨域高质量发展的壮丽诗篇正被奋力谱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