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>民营企业风采
威海市工商联“万企兴万村”行动省级典型案例展播丨摩天岭生态农业:小果子“闯”出大名堂
文章来源:Hi威海客户端 时间:2025-08-14 16:36 点击次数:

编者按:“万企兴万村”行动是全国工商联倡导的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品牌。近年来,威海市工商联深入学习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主动作为、狠抓落实,广泛调动各区市、商会及会员企业等积极参与,聚力推动“万企兴万村”行动走深走实。通过引导社会资源与乡村的有效对接,实现乡村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的全面振兴,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力量。近日,山东省工商联发布《关于山东省“万企兴万村”行动首批优秀案例的通报》,我市6个项目入选。市工商联推出系列报道,全面展现我市民营企业多路径参与“万企兴万村”行动的生动实践。

7月的经区崮山镇,暑气裹挟着清甜果香扑面而来。在邵家庄村的摩天岭现代农业产业园内,一排排智能大棚整齐排列。无花果叶间缀满果实,这些承载着乡村振兴希望的果子,将搭乘电商物流快车从田间直达全国消费者的餐桌。作为“万企兴万村”行动中的示范项目,邵家庄村以无花果为切入点,探索出“企业+乡村”联建模式,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
企业驱动破困局,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

在2018年前,邵家庄村像是被按下“暂停键”:闲置的土地荒草丛生,产业发展一片空白,村民们守着“金饭碗”却过着“紧日子”,眼里满是迷茫。

转机始于一场“双向奔赴”:邵家庄、岭后两村的村干部们敏锐察觉到特色农业的潜力。经过多方考察,他们整合流转500亩闲置土地,与摩天岭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协议,决定将无人问津的无花果打造成“致富果”。

“刚开始村民心里都打鼓,这小果子真能当饭吃?”邵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,依然感慨万千。为打消村民顾虑,当地创新推行“书记带班子、企业带农户”双带模式,围绕“生产+加工+科技+品牌”创建思路,着力构建起“循环、优质、高效”的无花果优势产业集群。企业率先行动,投入2184万元建起现代化智能大棚,铺设水肥一体化系统,引进先进的种植设备,用实际行动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。

如今,走进产业园,一座座现代化的智能大棚拔地而起,一条条便捷的运输道路修建完成,这里不仅成了无花果“加工厂”,更成了村民的致富田——6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,户均增收2万元,村集体收入年均增收20万元。

科技赋能强根基,解锁产业升级新密码

无花果好吃但运输难,如何让威海的无花果走出威海,走向全国?这道难题,被科技一一破解。

摩天岭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,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,成立精致农业产业研究院,在全国首创现代无花果标准体系,制定了3项技术标准、3项检测规程,建立起无花果行业检测标准,为无花果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在保鲜运输技术方面,公司与海尔集团联合研发“3小时果心预冷”技术,通过色卡精准判定成熟度,成功将冷链运输损耗率从30%降至5%,无花果保鲜期延长至15天。

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力,让无花果产业产生了质的飞跃。如今的无花果产业园,如今,园区已形成立架密植、冬暖大棚等四大种植模式,“春暖秋延”智能大棚的应用,使亩均收益突破8万元。

全链融合拓市场,绘就农旅共兴新图景

为深挖产业价值,提升产品附加值,产业园精心编织起“种植—加工—营销”全产业链:颗颗饱满、品质上乘的A果,成为消费者争相抢购的“心头好”;中端B果则有序入驻万吨级仓储保鲜库,实现错峰销售;曾不起眼、价值较低的C果,经深加工后上演“华丽逆袭”,身价暴增6倍,收获市场无数青睐。

与此同时,产业园还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。“沙滩音乐节”“桨板赛事”等56项丰富多彩的农文旅活动轮番上演,年吸引游客120余万人次。如今的产业园,已然成为炙手可热的“网红打卡地”。一场场活动接踵而至,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“打卡”留念。

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产业园的知名度,更为农产品销售搭建了平台——2024年,产业园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,其中“春早果”更是创下80元一斤的单价纪录。

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,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,威海摩天岭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邵家庄村的携手实践,用一颗无花果,闯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,生动诠释着“万企兴万村”的时代内涵。